江苏省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月考复习卷

江苏省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月考复习卷

(考试范围:第 1 章《声现象》、第 2 章《物态变化》 满分:100 分 时间:6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答案:B
解析:苏科版教材明确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第 1 章核心知识点);A/D 错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错误,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或响度太小时,人耳听不到,故选 B。
  1. 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外壁 “出汗”,这一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华
答案:B
解析:苏科版第 2 章重点 ——“液化是气态变液态,需放热”;饮料瓶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出汗”),A(固态变液态)、C(液态变气态)、D(气态变固态)均不符,故选 B。
  1.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道路两旁植树  B. 戴防噪声耳罩
C. 关闭正在发声的收音机  D. 阳台安装隔音玻璃
答案:C
解析:苏科版 “噪声控制三途径”:声源处(防止发声)、传播过程中(阻断传播)、人耳处(防止入耳);A/D 是传播过程中减弱,B 是人耳处减弱,C 关闭声源属于声源处减弱,故选 C。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1. 苏科版教材中,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为____m/s;声音的____(选填 “音调”“响度” 或 “音色”)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该特性越明显。

答案:340;音调
解析:15℃空气中声速是第 1 章基础数据,需熟记;音调与频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相关,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相关,对应教材核心概念。
  1. 冬天清晨,窗户玻璃上的 “冰花” 出现在____(选填 “内侧” 或 “外侧”),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选填 “吸热” 或 “放热”)。

答案:内侧;凝华;放热
解析:苏科版 “凝华” 定义:气态直接变固态,放热;室内水蒸气遇冷玻璃(温度低于 0℃)直接凝华成 “冰花”,因水蒸气来自室内,故在玻璃内侧。

三、实验题(共 24 分)

  1. 某小组用苏科版教材配套实验装置探究 “水的沸腾”(8 分)

(1)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____(选填 “完全浸没在水中” 或 “接触容器底”),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稳定在 98℃,此时当地大气压____(选填 “大于”“等于” 或 “小于”)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下沸点 100℃)。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将____(选填 “升高”“不变” 或 “降低”)。
答案:(1)完全浸没在水中;(2)小于;(3)不变
解析:(1)温度计使用规范是第 2 章实验重点,玻璃泡需完全接触被测液体;(2)气压越低,沸点越低,98℃<100℃,故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特点是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符合苏科版实验结论。

四、计算题(共 16 分)

  1. 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立即鸣笛并刹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 0.5s,求鸣笛时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忽略刹车距离,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89m
解析:(1)统一单位:72km/h=20m/s;(2)苏科版 “回声测距” 思路:鸣笛时距离 s,0.5s 内汽车前进距离 s 车 = v 车 t=20m/s×0.5s=10m,声音传播距离 s 声 = v 声 t=340m/s×0.5s=170m;(3)由 s 声 = s + (s - s 车)(声音到障碍物再返回,遇前进的汽车),得 2s = s 声 + s 车,s=(170m+10m)/2=89m。

江苏省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月考复习卷  第1张

江苏省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月考复习卷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