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若实验取固体粉末20g,生成白色沉淀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X溶液200g只含一种溶质,则X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固体粉末由 填化学式,下同组成,其中质量小于10g的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若不完成附加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若完成附加题,每小题1分,共10分题号1 2 3;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共 上下两册上册的演示实验共有36个,学生实验则有11个,旨在通过教师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下册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减少至19个,而学生实验则增加至15个,旨在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其独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对于上述实验的答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首先;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只剩一种的话就是银,三种金属元素,锌和铜不在固体中就一定在溶液中,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银,加盐酸有气泡一定有铁,铁既能和硝酸铜反应也能喝硝酸银反应,既然铁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就没有硝酸铜和硝酸银,同理最后一问可定没有锌了将。

2、按照金属+酸氢气的规律,1摩尔金属置换氢气的量为镁24克1摩尔 铝27克15摩尔 铁56克1摩尔 锌65克1摩尔 铜64克0摩尔 即置换05摩尔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为镁12克铝9克铁28克锌325克铜不置换 现在用了10克金属,则一定有一种金属是铝 所以选A 他;相较于九上化学,九下化学的内容更为复杂和深入九上的化学课程主要围绕基础原理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展开,因此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九下的化学课程,则特别强调酸碱盐部分的学习,这一部分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化学知识点,比如溶液的性质根据化合价书写复分解反应产物以及通过物质的特性;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当今环境问题上较为理想的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如 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 这样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均为化学变化 B均为物理变化 C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D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23月。

化学九下资评答案(九年级下册化学资源与评价答案)  第1张

3、九年级下册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如下1 微粒的基本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2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反应;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必须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念,贵在生成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贵在融合教学过程必须凸显三维目标,贵在参与教学媒体必须有效辅助,贵在整合关键词 化学课程教学 教学预设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我们必须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教学预设必须转变理念,贵在生成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课改,贵在融合教学过程必须凸显三维目标,贵在参与教学媒体必须有效辅助,贵在整合关键词 化学课程教学 教学预设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化学新课程的化学实验在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呈现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教学中,就要求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和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作为化学。

4、九下化学知识点归纳如下1 微粒与物质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2 元素与原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3 C + O2 = CO2 燃烧,足量O2CO2 + C = 2CO 加热3Fe + 2O2 = Fe3O4 燃烧Fe3O4 + 4CO = 3Fe + 4CO2 加热Fe + H2SO4 = FeSO4 + H2gFe + 2HCl = FeCl2 + H2 g5 s 固体a 不反应 b Zn + CuSO4 = Cus + ZnSO4 c 不反应 d Al。

5、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溶解度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首先,固体溶解度定义为在特定温度下,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的固态物质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其中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少数稳定如。

化学九下资评答案(九年级下册化学资源与评价答案)  第2张